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风采
科研工作
招生入学
国际交流
教辅资源
学生事务
党的生活
深圳大学主页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校友会
  • 深圳大学主页
  •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 校友会
  • 自学考试
  •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系部简介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英语系
    • 日语系
    • 大学英语部
    • 法语专业
    • 西班牙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图书室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听说语言室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党的建设
    • 支部生活

导航

  •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系部简介
    • > 现任领导
    • > 行政机构
    •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 英语系
    • > 日语系
    • > 大学英语部
    • > 法语专业
    • > 西班牙语专业
    • > 德语专业
    •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 学术委员会
    • > 研究机构中心
    • > 国际期刊
    • > 科研活动
    • > 杰出教研团队
    •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 本科生
    • > 研究生
    •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 联合培养项目
    •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 图书室
    •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 听说语言室
    •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 教务通知
    • > 学工办
    • > 团委学生会
    • > 本科生园地
    • > 研究生园地
    • > 就业与实习
    •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 党的建设
    • > 支部生活

校园生活

  • 学子寄语
  • 校园风光
  • 社团活动

学子寄语

  • 学子寄语
  • 校园风光
  • 社团活动
>主页 >校园生活 >学子寄语 >

学子寄语

谢利--英语专业
发表于:2020-12-19 22:16    作者:admin

                
   
2016级英语1班  谢利  Jerry
 
 
亲爱的外院新同学:
你们好!欢迎来到深大外国语学院的大家庭。我知道大家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里的,因为只要来到了这里,你就是外院人!
我叫谢利,是外院2016级英语一班的学生,今年刚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即师范)学院语言和读写方向教育学硕士录取。在欣喜与激动之余,也对十分感谢四年以来外院老师对我的培养与照顾,以及同学们对我的包容和爱护。所以我希望能够给师弟师妹写几段心里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能够努力加油,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收获好的成绩。
我并没有资格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大家分享什么“经验之谈”。我今年刚从外院毕业,展望未来,前路漫漫,今后的读研生涯和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遭遇各种坎坷与挑战,收获更多的喜悦与泪水。但我之所以十分感激外院,是因为它不仅给我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也让我收获了一份稳稳的自信。我想把这一份自信传递给你们,相信我们新外院人一定会一届比一届更优秀!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四岁那年来到深圳生活。从小到大,除了有点语言天赋以外,我的先天条件并不好,患有妥瑞氏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我十三那年岁随父母移居加拿大,在那里度过了初中两年、高中三年的时光。在那里我遇到了好老师、好校长,参与了多元学生教改活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与此同时,我和大部分中国孩子一样,不甘落后,刻苦学习,高中时期开始背诵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单词,高中三年获得了培优班英语、文学、数学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当地报纸发表了几篇社论,高二学年以满分通过了美国AP英语语文考试,还参加了世界青年大会等活动。但因为个人原因,我被迫休学,也放弃了申请美国本科的想法。我于零九年回国,一零年在中央财经大学学习金融专业,后因个人原因退学。一二年初,我回到加拿大,通过函授的方式正式领到了高中毕业证书,并于一五年进入深大经济学院学习,后因兴趣不符而重新进入外院英语系。
因为有过种种曲折的经历,所以在进入外院时我没有太多想法,只希望四年后能够和大家一样毕业,能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不要因为身体原因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记得开学时第一次综合英语考试,我的分数并不是全班最高的,这令我感到有些失望。但我很努力,无论大大小小的考试,我都会当作大事来好好准备。也许是天道酬勤,我的成绩很快就在班上名列前茅,我也重拾了自信。
对我来说,外院课程中最具有挑战的是语法。因为在国外许多英语知识是和同学一起”习得“的,几乎没有正式学过语法,仅有的语法基础也是小学时期学到的语法和国际音标。对于”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之类的术语,我感到一头雾水。英语并不是母语,我在国外积累的语感是靠不住的。但正是因为语法基础差、又比班上同学年长,对于毕业之后是否能找到工作有些焦虑,所以我踏踏实实地修了詹桂添老师开的全部四门语法课程。
在外院的四年中,我没有为了提高绩点而绕开具有挑战性课程。在我看来,既然来学,就要学自己还不会的东西。詹老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许多同学也因此对语法课望而却步。但正是老师的严谨,让我迎难而上。记得晚上在教学楼机房做语法作业时,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会奖励自己一晚泡面或一点零食(体重也因此飙升到了90公斤,请师弟师妹一定引以为戒),也曾为了期末考试而在机房通宵达旦(很可惜,现在教学楼机房已经没有这种“享受”了)。四门课下来,我对基础语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获得了两个B+、两个A的成绩。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我知道,人不能够总是和别人比,因为每个人起点都不一样。
其实我对自己要求是相当高的,从大一学年就开始为毕业论文选题而焦虑,从而开始了三年的诗歌翻译“生涯”。后来经请教老师,老师从学术角度彻底我的诗歌翻译的尝试(所以我也不建议师弟师妹做这些),我也因此改变了毕业论文选题,但天道酬勤,努力还是得到了回报。近代翻译家严复先生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为了斟酌词句,我有时会翻译到晚上一两点,偶尔甚至通宵不睡。虽说随着水平的提高,自己会不断否定自己之前的作品,但是所幸一路上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鼓励,有两篇自译朋友的中文诗在英国诗刊发表,还有二三十首古诗英译在美国华人诗刊发表。外省一位高校教师邀请我翻译他的古体诗集,今年也由美国一家华人出版社出版,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本小出版物,也是对于自己三年来夜以继日努力的一个总结。
下面谈一谈学习英语这件事。通过外院的学习和课外求教,我对英语以及它与汉语之间的异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通过求教和学习,我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佛教翻译家说的“秦人尚文,胡人尚质”的修辞差异。与强调辞藻华美的汉语不同,和梵文同为印欧语系的英语,也是一门偏重understatement(轻描淡写)的、实事求是的语言。我曾经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不了解英美民族严谨的性格、求真的作风和低调的幽默,也不能品味诸如培根《论读书》中Study serves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排比句的简洁之美。通过向外校老师求教,我逐渐明白了:高级英语使用者写作时注意语域和措辞水平变化,英语专业学生想要通过写作获得母语人士的青睐,就要避免过度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学会使用复合句。美国教师Dorine S. Houston曾说,one of the hardest sentence patterns for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to grasp, it seems to me, is subordination. Mature English writing is heavily subordinated in multiple layers; coordination is thought of as a sentence pattern of the child and the poorly educated(在我看来,中国学习者对于英语句式规则最难把握之处,莫过于主从结构。成熟的英语写作总是从句套从句,而平行结构只是儿童和教育程度很低的人使用的句型),以及to be、to have这类中学生常用的弱动词。在深大图书馆,我读到了牛津大学副博士、新中国英语学界权威之一王佐良先生《论契合》一书中地道、漂亮的英语,也慢慢学会了分辨初级英语使用者和高级使用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别。美国华人学者顾明栋教授在一场讲座上说过,过去的国内学者英语口语较差,而写作较强,而今天的年轻学生口语较强,但写作偏弱。一位老师告诉我,已故复旦大学教师葛传槼先生自学成才,一生中钻研英语惯用法,他有一个原则,就是没有见过母语人士使用的说法,自己绝不“发明创造”。仅仅符合造句、语法规范的不一定是“好英语”;非母语人士要把英语学好,就一定离不开背诵和模仿。在这位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背诵英语文章,希望自己的水平从中级的“地道英语“提升至高级的“好英语”。
曾经听说,决定一个学生成绩的首要因素并不是智力,而是一种叫grit(勇气与毅力)的品质。记得在高中时期,数学老师说我身上有一种enthusiasm(热忱),愿意go the extra mile(付出多一份努力)。在我看来,一个人一定要尽量真诚、做真实的自己,即使“笨”一点,也不要太过在意。记得大二那年,齐放老师推荐我参加广东发展银行举办的“遇见未来的自己”英语演讲比赛。我记得,我的演讲并不是最出彩的,但却意外地获得了其中一位评委(外院张吉良老师)的全场最高分。在点评环节,张老师说我的演讲“诚实、善良”,我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和莫大的鼓励,因为当今肯说实话的人并不是很多。由于我经历过语言学习的困境,所以有空时也会帮助班上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修改作业中的语法错误,也因此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也许是由于在国外受过一点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缘故,我在外院所有的作业和论文都是原创的,哪怕观点不成熟,但只有要自己努力想出来的,或是从他人的思想中总结出来的,就是谁也拿不走的。这一点对于今后想要留学的同学来说,是需要格外注意的。由于入学时并没有读研的想法,我也并没有刻意参加太多课外活动,而是一心一意扑在了学习和兴趣上。我在本科四年间的获奖状况并不算出彩,四年来仅获得过学习和文体之星三等奖、Spelling Bee拼字大赛第一名(这是高中期间积累词汇的结果)、外语配音大赛“最具语言魅力”集体奖、广东省来粤留学生奖学金和鹏程奖学金。由于没有太大的外在压力,我也没有参加过多少学术比赛,只在大三学年发表过一篇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回顾的会议论文。但为了这篇论文,我还是阅读了七厘米厚的双面A4纸文献,我觉得,只要时间许可,做事还是要尽心尽力,因为每一分功夫都会体现在成品中,这是骗不了明眼人的。
当然,我在外院也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坚持下来了。例如,大二下学期,我报考了高级口译精英班(高翻班),并以口、笔试最高分的成绩被录取。然而,学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无法在英汉双语之间做到灵活切换、游刃有余,又感到自己学习口译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因为大三那年萌生了出国读研的想法,所以我学了一个学期口译就放弃了。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踊跃报考高翻班和外院的其他特色班,因为与张吉良老师、王莹老师和同学相处的时光,是我大学四年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在此特别感谢在我申请研究生过程中祝我一臂之力的耶鲁安老师、本杰明老师和高琳老师,以及四年以来一直悉心爱护我、在学业和生活中对我关心有加的齐放老师。记得第一次考托福,因为几乎没有准备,不懂得答题思路,加上临场紧张,口语只考了23分,总分107分,没有达到哈佛教育学院单科26分的要求。就在我备战第二次考试的时候,齐老师介绍我向南京的雅思名师季学斌老师学习。在季老师的点拨下,我终于以托福满分成绩,加上之前GRE写作5.5分的成绩,以及哈佛暑校修读《学术写作基础》课程的A的成绩,顺利申请到了哈佛、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范德堡、南加州、波士顿,和纽约七所大学的教育方向硕士学位。在此我想特别感谢齐老师,以及外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
和许多同学一样,我的内心也有种种的不自信。但我以为,只要敢于反省自己、对自己坦诚,努力真诚待人,做事学会专注,自己的命运就一定能好转,前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我希望外院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学业上相互扶持、自己在生活中学会独立,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自尊、自强,成为”有韧劲“(resilient)、积极上进的人。
众所周知,深大是一所高速成长中的大学,近些年来总能看到深大的老师、同学们屡创新高,一股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在我看来,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够看到并发掘自身的潜力,而且更能够正视现实中差距,坦率面对自身还存在的种种不足,并予以接纳、努力加以弥补。这样,他就能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强者。在这里跟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吧:刚刚进入深大时,我心中并不是没有那么一点差距感的,因为毕竟深大还不是国家重点大学,这令一贯好强的我感到有些遗憾。但是我从来没有以一个“双非”大学学生的标准来看低自己,而是努力追求优秀、努力完善自己。曾经随口说过一句话:“今天我为深大骄傲,但愿明天深大能为我骄傲”。如今我只惊讶一切来得这么快,因为我真的成为了深大外院第一个被哈佛录取的学生。一位同学曾经送给我一句话:“在人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人;在人上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人”。我从这句话中学到了不少,也把它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在外院学习的好机会,与外院一同成长,也让外院和我们一同进步!
最后,祝师弟师妹们身心健康、学业有成!祝外院和外院老师们越来越棒!
 
 

 
说明: 09fd5140b5c184fdfd3ff2dfc87110c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0755-2653546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二层
邮编:518060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深圳大学汇文楼行政楼二层  联系电话:0755-26535461  邮编:51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