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澳门大学、深圳大学及圣若瑟大学五方共同主办,澳门会议展览会协会及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共同承办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2届大会”(ICLA),于2019年7月25日-8月2日分别在深圳、澳门两地举行。“全体大会”于7月29日至8月2日在澳门大学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世界各地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未来”,来自中国内地、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土耳其、澳洲、新加坡、香港及澳门等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逾12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法国、日本、巴西、葡萄牙、德国、韩国、印度等国的全国性比较文学学会组团参加。本次会议设有7场全体大会主旨发言、15个分议题、34个专题工作坊和圆桌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未来”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这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世界大会首次由中国内地城市和内地大学参与主办。
全体大会开幕式于7月29日下午在澳门大学N2大会堂召开,深圳大学党委书记、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刘洪一教授代表主办方之一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并在全体大会上作题为“界学:基本的认知之学”的主旨发言。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张晓红教授在本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
主旨发言
界学:基本的认知之学
刘洪一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2届大会上做了题为“界学:基本的认知之学”的主旨发言。刘洪一在主旨发言中提出“界学”的命题,认为“界学是一种基本的认知之学”,“界是范畴中的范畴”,是一种“元范畴”。
他指出,“界”的本义是对空间的范畴、阈值、限度等的“界定”,蕴涵了多与少、大与小、有限与无限等基本涵义,而在中国儒释道及古希腊、希伯来哲学中,“界”还是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范畴、逻辑起点和逻辑方法。《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等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均以“界”为思维的逻辑起点,“界”是中国古代诸家学说的思维基础和思想基石;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欧几里得的几何哲学等,实质上也是以界为起点、以尺度为工具,对世界万物加以逻辑性的规定;希伯来-犹太及基督教文化在世界与人的基点之上创设了超自然的上帝,并以“约”的形式把上帝与人之间的“界”连接起来,这蕴藏了犹太-基督教思想体系的关键奥秘。
儒、释、道、希腊、希伯来-犹太(含基督教文化)等东西方思想体系,其建构的思想起点、概念表述、结构形态、思想指向等不尽相同,但在其思维认知的逻辑范畴上,均以“界”为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可以说,“界”是哲学范畴中的一种基本范畴,是范畴中的范畴和一种元范畴,因为“范畴”(category)本身的原意即为种类、等级,是对类与数的基本界分,没有类与数的界分,哲学就无法对世事万物加以认知。不仅哲学,就一般科学而言,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传播学、外交学、美学等等,“界”也都以特定的形式成为相关科学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故从本质上说一切科学都是通过“界”对其研究对象作出“类”(属性)与“数”(程度)的规定、分析和表征。界学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哲学内涵,呈现了宇宙论的元根律、本体论的界本律、结构论的辅成律、过程论的化异律、价值论的优选律、目的论的合正律等重要原理和律则。
刘洪一最后总结界学研究的意义在于:界学研究回应了综合时代的理论要求,发现了“界”的元范畴意义,重新认知哲学的逻辑起点,面对复杂全新的现时代的世界问题,尝试构建一种新的认知范式和思想模型,并努力寻求现代人面对世界时的无惧、无忿、无惑的澄明之境。“界学”对比较文学研究亦有特别意义,它从哲学的根本层面揭示比较文学的哲学理据、认知逻辑——回答了自比较文学诞生以来就始终受到质疑的“学科危机”问题;比较文学以“界”(民族、国别、文化、学科等方面)为学科的逻辑起点和认知形式,与哲学的基本范式和律则相通,可以说比较文学是一种典型的“界学”,是“文学中的界学”、“界学中的文学”。界学理论把比较文学推向更加广阔的理论空间:比较文学不仅是方法论、文学史,更是内涵丰富的学科论、本体论。
会议致辞
从文学比较到文明通鉴
刘洪一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会议暨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附 开幕式致辞
从文学比较到文明通鉴
刘洪一 教授
首先,我谨代表会议东道主深圳大学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1983年初,深圳特区创建不久,为应对特区建设的人才需求,深圳市的领导者以“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的决心,开始创办深圳大学。十个月后,一所大学在深圳湾畔粤海门的一片荒滩上建立起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听到后称赞这是“深圳速度”,并叮嘱:“一定要办好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从诞生之初就注入了开放创新奋斗的文化基因。建校36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四万名师生员工,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艺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核心指标和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同类高校前列,被誉为全球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特别是PCT拥有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高校第一,去年位居全球高校第三;培养了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以及巨人集团史玉柱、蓝思科技周群飞、红豆集团周海江等十数万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大学与比较文学有不解之缘,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发祥的福地。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大学成立,这不仅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里程牌,也是国际比较文学界的重大事件,同时也给全国的人文学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当时的反响和冲击至今仍能回味。季羡林、饶宗颐、乐黛云、胡经之等前辈学者、佛克玛等国际友人,以及今天在座和未到场的众多海内外学者朋友,都对深圳大学比较文学和人文研究给予了重要帮助,在此谨向大家深表谢忱。
今天,承蒙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信任,“2019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会议暨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作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2届大会的前奏和一部分在深圳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比协执委和有代表性的各方学者约370余位同仁,将以“世界文学与中国”为主题,围绕“世界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比较文学与数字人文的兴起”等重要论题展开深入讨论。这是中国内地首次举办这一盛会,意义非凡。
文学是人类的伴侣、文明的精华,她能超越种族、信仰、文化,将人类的精神世界联通在一起。从文学比较走向文明通鉴,在当前人类应对超级智能隐忧、生态资源危机、单边主义、贫富差距、物奴现象、后物质主义和异化不确定等的各种挑战上,比较文学应能超越文学文本的规限,聚焦人类困境,集合人类智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演进中肩负起更伟大的使命。深圳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也将体现在因其特殊的城市品格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和潜能的发挥。祝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会议和深圳高峰论坛取得丰硕成果,为世界比较文学和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