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
暨第18届中国英汉语篇分析学术研讨会
第47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暑期讲习班
暨第21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
在深圳大学成功召开
由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会(International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ISFLA)主办,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深圳大学国际英文刊物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The Social Semiotics Forum (LANGCT;《语言、语境与语篇——社会符号学论坛》)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外语》协办的第47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The 47th International Systemic Functional Congress, ISFC 47),历时三年多的反复,于2022年7月25—27日以线上会议的方式成功举行。
ISFLA执委会2017年7月决定,本届大会于2020年7月12 — 16日在中国召开;但由于疫情影响,会议推迟到2022年7月25—29日举行;会议也临时由线下改为线上,会期由5天压缩为3天,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段错位进行,以便适当兼顾(一)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二)中东和欧洲,以及(三)美洲的参会代表和观看人员。
本届大会时逢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简称语篇分析会)第18届会议,按照传统合并召开;7月21 — 23日,第47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暑期讲习班暨第21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分A、B、C、D、E、F不同专场同时进行。
大会召集人彭宣维教授和Geoff Williams教授
大会开幕式由彭宣维教授主持,东道主深圳大学分管人文社科的副校长张晓红教授与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之一)、ISFLA前任执委会主席、语篇分析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分别致欢迎词,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资深代表学者、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资深教授J.R. Martin博士致辞,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另一位主席、被学界誉为系统功能语言学(SFL)创始人Michael Halliday(韩礼德)教授的学术思想代言人、湖南大学特聘教授Christian Matthiessen博士致辞。
作为2019年以来会议组织的负责人和见证人,张晓红向大会报告指出,大会筹委会接收到的摘要,由2020年900多份,下降到2022年的280来份,既表明疫情对常规学术交流带来的严重影响,也体现了深圳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吸引力,欢迎有志之士加盟深圳大学的语言学团队。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致欢迎词
黄国文教授在欢迎词中指出,本届大会是继北京大学(1995年)、清华大学(2009年)和中山大学(2013年)之后,第四次在中国召开。黄教授回顾了国际SFL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积极推进以及取得的重要进步,感谢中外学人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努力。
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黄国文教授致欢迎词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戴永红教授,ISFLA现任执委会主席Derek Irwin教授,大会主旨发言专家(详后)以及本学派国际国内知名学者Wendy Bowcher、Yaegan Doran、Sue Hood、Edward McDonald、David Rose、方琰、朱永生、张德禄、杨忠、李战子、苗兴伟、常晨光、于晖、刘承宇、杨炳钧、袁传有、胡春雨等教授。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Praxis: Sustaining dialogu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实践——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持续对话),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8个分支议题:
1. Developments in SFL Theory and Description(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描写发言研究)
2. Case Studies of Individual Languages(针对某一语言的个案研究)
3. Emerging Areas for SFL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SFL超学科新领域研究)
4. Grammatical Metaphor and Discourse Strategies(语法隐喻与话语策略)
5.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
6. Ecolinguistics(生态语言学)
7. Healthcare Communication(医疗保健交流)
8. Clinical Linguistics(临床/病理语言学)
9. Language Education(语言教育)
10. Disciplinary English(学科英语)
11. Linguistic Studies of Literary Texts(文学语篇的语言学视角研究)
12. Legal Registers (法律语言学)
13. Multimodality/Multisemiosis(多模态/多符号研究)
14. Corpus Research(语料库研究)
15. Comparison of Contemporary Online Texts in Different Languages(不同语言的当代在线语篇对比研究)
16. Advances in Digitally-Based Research Methodologies(基于数字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17. Semio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n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理论导向中的符号学/意义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18. SFL in relation to Modern Sciences (e.g. Quantum Mechanics, Theories of Complex Systems, Cybernetics, System Theory, Information Theory) (如SFL与当代科学,如量子力学、复杂系统理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
参加本次大会的正式代表231人,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智利、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提交大会的论文摘要,经过大会学术委员会的认真评阅,最终录用数为187篇(含6个专题报告组和154篇独立发言),外加大会主旨发言11篇。会议采用Zoom线上平台和网上直播方式同时进行,3天直播累计超过10,000人次参会和观看(下面的截图可见一斑)。
下面是大会第一天的直播点击数(不含当天进入Zoom会议室观看5场主旨报告的人数:上限为500人;也不包括凌晨之后美洲学者发言时的欧美观看人数)。
大会的主旨发言可以体现当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国际前沿研究状况。
德国布莱梅大学John Bateman教授报告以Challenges in Multimodality Research and the Need to Reconnect Theory, Empiricism and Practice(多模态研究挑战与理论、实证及事件重新关联的需要)为题,系统阐述:对于可资利用的方法论原则,怎样才能更加明确和有效地处理自己在多模态研究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John Bateman教授
澳大利亚麦考莱大学David Butt博士长期从事SFL理论研究。在本届大会上,他以Semantic Cycles: From Context to Lexicogrammar, and Back Again(语义循环——从语境到词汇语法及其回观)为题,用全景视角的方式阐述了从语境到语义到词汇语法及其反向观察的思路,内容丰富,体现了作者在SFL领域从事理论思考的深度和广阔视野。
David Butt博士
澳大利亚卧龙冈大学的Shooshi Dreyfus博士是SFL领域知名的发展语言学专家。在本届大会上,她从儿童语法障碍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她在语言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
Shooshi Dreyfus博士
英国卡迪夫大学Lise Fontaine博士,受英国词汇研究传统的影响,成就了她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研究词汇问题的领军学者身份。她报告的题目Lexis beyond Rank(级阶之外的词项新解)阐述了词项意义跟词组和小句一样,同样可以从实例中进行抽象提取和概括加工。
Lise Fontaine博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生态语言学研究。她的报告Extens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co-grammar for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生态语法与生态话语分析),从韩礼德的适用语言学思想出发,为生态语言学研究构建了一个适用性框架。
何伟教授
南丹麦大学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Theo van Leeuwen教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长期从事多模态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报告的题目是The Human Touch: Power and Solidarity in Online Shopping(人类的交际印痕——在线购物的权势与同盟关系),一个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亟需充分发展的重要课题。
Theo van Leeuwen教授
悉尼大学资深教授J.R. Martin教授是几代中国系统功能学者的前辈,跟中国学界有长期深入的学术往来。他以Construing Entities: Types of Structure(识解存在体的结构关系)为题,以坚实的类型学为基础,阐述了他对词组结构的新认识,这是对SFL局部理论拓展的重要认识。
J.R. Martin院士
湖南大学特聘教授Christian M. I. M. Matthiessen教授,在学术上被人们誉为SFL创始人韩礼德教授的代言人。他以The Language (Registers, Discourses) of Healthcare: Theory and Practice(医疗保健的语言/语域、话语——理论与实践)为题,在医疗保健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种新的对话形式,并明确了医疗保健语言学跟临床/病理语言学的区别。
Christian Matthiessen教授
智利天主教大学Teresa OTEÍZA博士的主研领域包括话语的社会和观念形态分析、教育语言学、历史话语和系统功能理论。她的主旨报告The appraisal System in Spanish: Resources for Building Graduation(西班牙语中的评价系统:构建级差意义的新资源),试图阐述以下观点:西班牙书面语中态度的级差意义,不仅可以在小句、词组和词中得到体现,也可以在语素级阶以后缀的形式体现。
Teresa Oteíza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王品博士是一位国际知名的SFL青年才俊,熟悉印欧语和东亚、南亚、汉藏等语言(系)。他的报告跟Martin教授属于同一类选题:Nominal Group Systems and Structures: A Systemic Typological Perspective(系统类型学视角下的名词组系统与结构),主要从汉藏语中提取材料阐述他的观点。
王品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教授在语法隐喻和历时语言学研究方面受到学界瞩目。他在本届大会上报告的题目是The Diachronic Typology of Constructions: A Systemic Functional Framework(从系统功能框架看构式的历史类型),从历时角度为语法化提供共时观察依据,基础是古汉语和古英语的两个大型语料库。
杨延宁教授
本届大会还在大会结束前设置了一场前沿热点问题论坛,由Geoff Williams教授召集和组织,大会主旨报告专家和国外学者直接参与讨论,力图澄清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描写、应用问题,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议题。
7月26日晚,ISFLA执委会还在线召开了年度会议,宣布了下一届大会于明年4月在突尼斯举办。
在大会闭幕式上,两位召集人对参与和支持本届大会的各级领导、专家、代表、各级单位、特别是金娜娜博士带领的会务组工作全体人员,给予了热情洋溢的感谢!
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有助于大力提升亚太地区不同年龄之间的深度互动和观点交流,促进年轻后学成长,对粤港澳大湾区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SFL研究,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会议和各类讲习班的在线操作方式,也将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为今后的其他国际会议提供直接的组织经验。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