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风采
科研工作
招生入学
国际交流
教辅资源
学生事务
党的生活
深圳大学主页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校友会
  • 深圳大学主页
  •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 校友会
  • 自学考试
  •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系部简介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英语系
    • 日语系
    • 大学英语部
    • 法语专业
    • 西班牙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图书室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听说语言室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党的建设
    • 支部生活

导航

  •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系部简介
    • > 现任领导
    • > 行政机构
    •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 英语系
    • > 日语系
    • > 大学英语部
    • > 法语专业
    • > 西班牙语专业
    • > 德语专业
    •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 学术委员会
    • > 研究机构中心
    • > 国际期刊
    • > 科研活动
    • > 杰出教研团队
    •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 本科生
    • > 研究生
    •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 联合培养项目
    •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 图书室
    •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 听说语言室
    •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 教务通知
    • > 学工办
    • > 团委学生会
    • > 本科生园地
    • > 研究生园地
    • > 就业与实习
    •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 党的建设
    • > 支部生活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科研活动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主页 >科研工作 >科研活动 >

科研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翻译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发表于:2020-12-25 14:36    作者:admin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筹备,在学校和研究生院的支持下,以张晓红院长为论坛组委会组长的领导下,以谭载喜特聘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席的指导下,作为2019年我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之“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翻译研究生学术论坛”于11月 23-24日在我校粤海校区汇文楼隆重举行。

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翻译协会两位常务副会长许钧先生和仲伟合教授,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教授三人共同到场,分别致辞和发表主旨演讲。许钧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气势如虹的致辞,仲伟合教授的主旨演讲“中国翻译学科、翻译专业的发展:从语言学习到语言服务”,视野开阔、思想深沉,王宁教授的“作为跨文化阐释的翻译”的主旨报告叙事宏大、意旨深远。我院谭载喜和蔡新乐两位特聘教授也分别发表了主旨报告,谭载喜教授以“新闻翻译中的国家利益”为题对国际新闻话语翻译中的文化政治做了深入的实证研究,蔡新乐教授以“此心无界——论后理性化时代的儒家翻译学的共时意义”为题,深入阐发了儒家思想对翻译研究的基础性意义。

除了上述主旨演讲,还有11场分组论坛。组委会共收到189份参会申请和论文摘要,经过严格的匿名评审程序遴选了50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摘要,充分保障了论坛的公正性、学术性和丰富性。参会研究生既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高校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也有来自全国985和211高校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我校有7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论坛发言。

本次论坛在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召开,围绕“新时代的翻译理论与方法创新”主题,及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现代意义、实用文体文本的翻译与传播问题、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社会学途径的翻译问题、认知途径的翻译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口笔译及翻译教学问题和语言服务与翻译项目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达到了论坛拓宽翻译研究领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术创新,促进学科交流,创新学术话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之间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的教与学领域的文化、科研和学术交流,以及推动翻译学科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谓高规格,大影响的一次成功盛会。
      在美好的十一月金秋时节,在记忆小屋边的人文学院国学讲堂,本次论坛为广大参会研究生奉上了一道阳光、诗意、纯正的学术大餐,也极大地扩大了我校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翻译学界、外语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张晓红院长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同学们:
      大家好!
      11月是深圳最好的季节,经过半年多的等待和筹备,我们终于迎来了最好的你们!
      深圳之秋,犹如昙花一现,不经意间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草地依然是绿的,如果你走近细看,才会发现草根处略有一些枯黄。2000年荷兰国家读书月获奖诗歌“November”,全诗只有“november”一个单词的简单重复。回溯1980年,北岛之诗《生活》,其内容也仅有一个 “网” 字,一字传神,警醒有力,诗味无穷,简洁的一个字,却简洁出了一个世界。“诗歌就是那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留下的名言。好莱坞电影《情迷东京》英文片名就是“Lost in Translation”,都是对翻译的追问和迷思。
      随着世界各民族间文化交往的频度、广度和深度日益加强,翻译已经成为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对促进文化交流、科技发展、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学关系问题,跨文化交流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翻译问题。回顾过去的40年,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广、成果之丰,都是以往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源文本”“目标文本”“翻译对等”“功能对等”“读者反应”“文本接受”“文化转向”等等的外来译学语汇、思想和概念涌入当代中国译学领域,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在较短的时间里促成了中国翻译研究的现代化。从语言转换到功能对等,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从归化到异化,从译者隐身到译者显身,从文本翻译到文化翻译,从人工翻译到机器翻译……不仅仅是批评概念和翻译观念的更新迭代,更是翻译学科体制化的建构过程及其所面临的“危”与“机”。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一门科学、一门学科予以建设,可以说是一代代学人的执着追求。翻译学人作出不解努力,在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跨越行为中寻觅和建构翻译学科的主体性,他们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是巴别塔的建筑者,是不断将语言的巨石推向峰顶的西西弗斯,跨越荆棘丛生的字林、语林,力求打通语言的阻隔,穿越文化的迷思,跨越民族的界限。在深大翻译学科发展历程中,谭载喜、何道宽、阮炜、刘英凯等大家,致力于翻译理论的构建,坚持求真高于一切,探索翻译问题、培养翻译人才,积极推动学科持续向前发展。致敬翻译学科和所有的翻译学人!
      在新的历史节点、新的历史方位,深圳这座改革之城、开放之都被委以新的历史重任,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昔日“排头兵”变身“尖兵”,昔日显形的“三线关”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需要被拆除的是思想壁垒、观念屏障和概念围墙,我们需要以更解放的思想、更智慧的行动挺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深水区。

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翻译何为?翻译学人何向?如何在弘扬民族性中尊重翻译的普遍性特征?如何在引进外来翻译思想与开发本土理论资源之间取得平衡?探索理论引进与理论自创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传统理念与现代科技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作出思考和选择,更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本届“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翻译研究生学术论坛”,以“新时代的翻译理论与方法创新”为主题,涉及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实用文体文本翻译、文学翻译、社会学与认知途径翻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口笔译及翻译教学问题等多个重要议题。论坛将通过主旨学术报告和分组论坛等形式,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术创新,促进学科交流,创新学术话语。粤港澳大湾区以两种不同的制度与文化,兼容了多元文化价值。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宏阔的时代语境,对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之间在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领域的合作、交流和互动,推动翻译学科在新时代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代表学院祝本次翻译研究生论坛圆满成功,祝翻译界的后起之秀们在先行示范区享受学术大餐和阳光美景!
      谢谢!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0755-2653546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二层
邮编:518060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深圳大学汇文楼行政楼二层  联系电话:0755-26535461  邮编:51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