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Lecture
(供稿:彭吉如、李珍玲)
2023月6月15日下午16:00-18:00,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幸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四个四重奏》与艾略特对中国的认识(Four Quartets and T. S. Eliot’s Perception of China)。张剑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艾略特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以及中国瓷罐意象的想法,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场充满哲思的讲座吧!
介绍环节
讲座主持人Péter Hajdu教授向我们介绍了Neohelicon期刊的发展和研究领域,接着介绍了主讲人张剑教授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张剑教授是中国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英语诗歌研究专委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和中外文学关系。出版著作T. S. Eliot and the English Romantic Tradition (1996), T. S. Eliot: A Reading of His Poems and Plays (2006), A Social-Historical Analysis of English Literature (2021)等。最后Péter Hajdu教授简要介绍了Neohelicon发表的关于艾略特的相关研究。
讲座环节
首先张剑教授通过文献回顾向我们介绍了艾略特与中国文化在诗歌叙事技巧和哲思表达方面的联系。接着,张剑教授从艾略特的导师及友人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詹姆斯弗雷泽(James Fraser)、伯特兰·拉塞尔(Bertrand Russell)、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等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来引出艾略特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态度。张剑教授还指出,要想理解艾略特中国瓷罐文化意象蕴含的更深层次意义,我们应该追溯历史,将这些中国元素与艾略特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联系起来。他以当时的伦敦文学艺术圈以及中外学者的文学交流活动对艾略特的影响为例,和我们分享了中国文化、艺术、哲学、历史与地理对艾略特的影响。最后张剑教授结合艾·阿·瑞恰慈(I.A. Richards)的《孟子论心》(Mencius on the Mind)和我们探讨了艾略特中国瓷罐蕴含的关于艺术与生活、时间和永恒之间关系的哲思。
提问环节
答:具体的瓷罐暂时无法找到,艾略特的中国瓷罐更强调的是一个意象,承载着艾略特对于时间和永恒之间矛盾关系的思考。
答:艾略特曾在剑桥开设了系列讲座,而狄金森也积极参与学生组织的学术交流,他们都对东方文化感兴趣,并且都是布鲁斯伯里团体(Bloomsbury group)的一员。该学术团体与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如徐志摩等,有频繁的学术交流和互动,这也许对艾略特有影响。
答:艾略特用诗歌去揭露西方社会的现实矛盾,他的创作中透露出东方哲学思考方式的智慧,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关照。在艾略特看来,所谓救赎是人文主义者或神职人员倡导的方式,而不是诗歌的责任或者说功能。
结语
本次讲座在激昂且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张剑教授的讲座角度新颖,将艾略特与中国的联系这一长期被忽略的话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详实的探讨,为艾略特批评增添了新鲜的中国视角和中国立场。在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影响的当下,张剑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