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Lecture
(供稿:张晶、李珍玲)
6月20日下午3时至5时,外国语学院1200会议室迎来了一场重磅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的是外国语学院前特聘教授顾明栋。顾明栋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凯萨琳西塞尔讲座讲授,著有《汉学主义》《中西语言、诗学、美学批评视域的融合》等多部英文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60余篇,具有巨大的学术影响力。顾教授此次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论“文化无意识”理论及其作为批评方法的实用价值》的讲座。
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宁一中主持,参加讲座的还有外国语学院翁冰莹教授、李小均教授、刘岩教授、陈诗琴博士、李珍玲博士,人文学院江玉琴教授等。宁一中教授首先对顾明栋教授进行了介绍,欢迎他再次回到外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并表示对此次讲座充满期待。在热烈的掌声中,顾明栋教授开启本场讲座。
顾教授首先通过详细的文献回顾指出,拉康等理论家屡次提到“无意识”,却不曾提到“文化无意识”;拉康的能指和所指模式对无意识做出了符号学的解释,但他的理论忽视了“文化”对无意识的巨大建构作用;荣格精神分析学者把“无意识”看成一种心理学概念,却没有上升到文学批评和文艺学的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顾教授提出了他的“文化无意识”概念:文化无意识不是文化和无意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文化和无意识通过历史、心理、话语等因素的互动而建立的社会心理机制和思考观察问题的方法论。
接着,顾教授聚焦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文化无意识。结合拉康和索绪尔的理论,顾教授认为文化无意识也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二元对立构成的符号,文化和无意识形成了一种动态关系。他指出,文化无意识是与语言紧密相连,其工作原理主要是符号学的模式,文化无意识主要是无意识的,但是部分是有意识的。文化无意识的符号模式特别之处在于,它突破了社会语言学层面的符号学模型理论,成为以心理语言学和政治心理学为依托的多级符号模式。
最后,顾教授通过广告、节日和诗歌等具体文化事例进一步阐释文化无意识理论的应用。他详细分析了布雷特·哈特(Bret Hart)于 1870年发表的诗歌《老实人詹姆斯的大实话》( Plain Language from Truthful James)中体现的文化意识,认为该诗歌作者声称对排华浪潮进行讽刺——一种后文本意图,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对反华浪潮进行反击,反而暴露了自己深深的排华文化无意识。
顾教授从纯理论的角度,通过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相结合的视角,分析无意识和文化是如何在概念层面产生文化无意识,试图认识文化无意识的成因、心理机制和运作的内在逻辑,从而对全球语境下的文化无意识进行概念性探索,将一个语焉不详的概念构建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文艺批评和文化研究的理论。通过顾明栋教授的讲座,我们对文化无意识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和理解,他的讲述启发了我们从文化无意识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文化现象。
顾教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启发性,在问答环节,顾教授与学生们互动交流,耐心地倾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细致地答疑解惑、深挖拓展。最后在如雷的掌声中顾明栋教授的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