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风采
科研工作
招生入学
国际交流
教辅资源
学生事务
党的生活
深圳大学主页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校友会
  • 深圳大学主页
  •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 校友会
  • 自学考试
  •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系部简介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英语系
    • 日语系
    • 大学英语部
    • 法语专业
    • 西班牙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图书室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听说语言室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党的建设
    • 支部生活

导航

  •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系部简介
    • > 现任领导
    • > 行政机构
    •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 英语系
    • > 日语系
    • > 大学英语部
    • > 法语专业
    • > 西班牙语专业
    • > 德语专业
    •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 学术委员会
    • > 研究机构中心
    • > 国际期刊
    • > 科研活动
    • > 杰出教研团队
    •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 本科生
    • > 研究生
    •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 联合培养项目
    •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 图书室
    •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 听说语言室
    •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 教务通知
    • > 学工办
    • > 团委学生会
    • > 本科生园地
    • > 研究生园地
    • > 就业与实习
    •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 党的建设
    • > 支部生活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科研活动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主页 >科研工作 >科研活动 >

科研活动

讲座 |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年4-6月英语系学术讲座汇总与回顾
发表于:2023-09-18 16:12    作者: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

为庆祝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彰显深圳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分享最新教学和学术成果与心得,可谓大咖云集,干货满满,为深圳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场知识盛宴,并碰撞出了激烈的思维火花。英语系学术讲座一场接一场,令人应接不暇,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系列学术讲座星光熠熠

2020年,国际比较文学权威期刊Neohelicon(《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评论》)随特聘教授Péter Hajdu(期刊主编)落户深圳大学并于外国语学院成立期刊编辑部。在深圳大学迎来建校40周年的日子,Neohelicon也迎来了创刊50周年纪念日。为庆祝这一“双诞辰”,Hajdu教授发起了“Neohelicon创刊50周年学术讲座系列”,旨在介绍国内外比较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场讲座邀请到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唱响开门红,杨教授以《重置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中译及其诠释》为题,用流畅的英语将《白鲸》在中国的翻译和阐释历程娓娓道来,敏锐捕捉其中变化和最新趋势,并认为中国译者和学者对《白鲸》的不懈译介和多元阐释推动了英美和中国的麦尔维尔研究走向文化对称。


第二场讲座请来韩国成均馆大学Simon Estok教授分享其在生态批评领域的最新成果。Simon Estok教授以《物质生态批评、植物能动性与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壁纸>》为题,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故事中女性叙述者与黄色壁纸之间的互动,认为女性从壁纸中看到了消逝的植物生命,女性与植物共同处于压迫和剥削之下。


该系列讲座在本学期还将迎来清华大学曹莉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的讲座,敬请期待。

二、经典与前沿领域并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带来《数字人文之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的主题讲座。王教授肯定了数字人文之于人文学术研究的作用和意义,且重点介绍了“远读”的阅读策略,即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远距离地阅读世界文学作品。不过,王教授也提醒我们,“远读”要与“细读”相结合才更有效。


清华大学陈永国教授在题为《徳勒兹与文学:句式与美国文学之雏形》的讲座中深究徳勒兹理论与美国文学的关系。他以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巴特尔比》(Bartleby)为例,从语言出发挖掘人物和思想两个层面的逃避趋向,并运用逃逸理论做了深层探讨。


外国语学院荣休教授、资深翻译家何道宽先生以《翻译与文化》为题,向在场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翻译心得,并强调翻译一定要放在文化语境中、结合文化去翻译,翻译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中山大学戴凡教授以《创意写作与英语教学》为题,从三个方面介绍创意写作:创意写作与传统英语中文学、语言学、翻译的关系;创意写作与学术写作的关系;创意写作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BD0F9

三、国别区域研究趋势明朗

北京联合大学梁怡教授作了题为《国外中国学研究发展趋势思考》的主题演讲,除了介绍“中国学”这个概念外,还重点区分了中国学与汉学的不同。梁教授提到,中国学比汉学关注的范围更广,它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关于中国的方方面面。

C7149

华南理工大学葛陆海(Adam Grydehøj )和苏娉教授以《群岛研究:以斯瓦巴特群岛和加勒比海群岛为例》为主题作了联合讲座。葛教授关注北冰洋的斯瓦巴特群岛如何从无人区到列强相争焦点再到“自由”免签地的历史,并给听众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斯瓦巴特群岛存在的目的为何?苏教授重点关注加勒比群岛的华裔群体及其文化。在她看来,“interorality”为华裔群体在保留中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融入加勒比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以口头传统为媒介的文化生存策略。


结语

从传统经典到最新前沿,从文学文化到区域国别研究,上述讲座可谓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皆取得了圆满成功,讲座现场气氛活跃,提问环节生动有趣,体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还将继续推出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敬请期待。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0755-2653546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二层
邮编:518060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深圳大学汇文楼行政楼二层  联系电话:0755-26535461  邮编:51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