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应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芝加哥大学教授、电影与媒体研究系系主任帕特里克·贾戈达(Patrick Jagoda)以“Game Studies from Literature to Digital Media”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线上讲座。他系统梳理了游戏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人文学科的多层次关联,从游戏研究的跨学科特质切入,探讨了其从文学研究和电影研究中发展而来的路径,到其在社会、文化与技术层面的广泛影响;并以“难度”(difficulty)为核心案例,揭示了游戏与文学、人文学科之间的深层联系。讲座揭示了游戏作为现代媒介的一种独特审美形式,既承接了文学与电影的叙事传统,又在网络美学与互动机制中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本次讲座由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圳大学特聘教授Péter Hajdu主持。
Patrick Jagoda(帕特里克·贾戈达)是芝加哥大学威廉·雷尼·哈珀教授(William Rainey Harper Professor),电影与媒体研究系系主任,Critical Inquiry(《批评探索》)期刊执行主编,韦斯顿游戏实验室(Weston Game Lab)主任,同时在英文系和妇产科系授课。贾戈达的著作丰厚,包括《网络美学》(Network Aesthetics, 2016)、《杰森·罗勒的游戏世界》(The Game Worlds of Jason Rohrer, 2016,与Michael Maizels合著)、《实验性游戏:游戏化时代的批判、游戏与设计》(Experimental Games: Critique, Play, and Design in the Age of Gamification,2020),以及《跨媒体故事:公共健康与社会正义的叙事方法》(Transmedia Stories: Narrative Methods for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Justice, 2022,与Ireashia Bennett和Ashlyn Sparrow合著)。他还是2020年度古根海姆奖获得者。
为什么游戏重要?
贾戈达教授指出,游戏已成为艺术、教育、健康和政治等领域的核心媒介。从“游戏空间”(Wark)到“游戏化社会”(Walz),再到“游戏世纪”(Zimmerman),他强调了游戏作为后工业社会审美体验的窗口,为理解新自由主义等现代生活维度提供了独特视角。他还特别提到,网络化游戏的“网络想象”不仅重塑了社交媒体和视频通话等技术互动模式,更反映了我们对当代社会复杂系统的认知。
游戏与人文学科的交汇
贾戈达教授通过对文学和游戏美学的比较,分析了游戏如何通过程序化动态、沉浸式空间和网络化参与等形式拓展审美维度。以A Slow Year(2010)为例,他探讨了游戏作为一种新型“诗学”的可能性:游戏不仅强调决策与失败,还通过叙事和算法互动让玩家体验复杂的情感和伦理难题。
游戏的“难度”何以重要?
讲座的核心议题围绕“难度”展开。贾戈达教授提出了机械难度、解释难度和情感难度三种类型。通过他的著作Experimental Games(2020)中的“游戏化社会”概念,探讨游戏化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关系,同时反思情感在意识形态中的作用。他引用Jennifer Doyle的观点,指出情感是意识形态最深远的影响领域,也是我们认识自我和身体的关键场域。
游戏研究的未来展望
贾戈达教授总结道,游戏研究正在从边缘走向主流。2007年被认为是“游戏艺术”元年,独立游戏、艺术游戏和DIY创作逐渐崛起,并推动了游戏与人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贾戈达教授呼吁学术界以更开放的视角,探索游戏在教育、公正和文化中的社会价值。
讨论
本次讲座还邀请了两位与谈人,分别为澳门科技大学的章戈浩副教授和深圳大学的江玉琴教授,他们从媒体现象学、赛博格叙事、跨文化元素及游戏机制等多维角度与贾戈达教授共同深入探讨了游戏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新兴表达形式,其对社会、技术和文化的多重影响,为游戏研究提供了多角度的学术洞察。他们既从技术层面探讨了游戏的机制,又从文化与人文学科角度揭示了游戏的叙事潜能,讨论深入且富有启发性,拓展了游戏研究的理论边界。
整体来看,此次讲座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展现了游戏作为数字媒介对当代文化的深刻塑造,富有启发性和学术价值;无论在理论深度还是学术广度上都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深化了游戏研究的理解,也为跨学科交流提供了重要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