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应邀至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讲题为《俄底修斯后裔们的冒险:科恩论西方海洋文学》的学术讲座,吸引众多师生前来参与。
朱国华教授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后出站从事教育行业,历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朱国华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也曾在杜克大学、巴黎高师和海德堡大学等进行访学活动;目前兼任《文艺理论研究》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其论文论著曾五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并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朱教授从1986年开始发表学术论文,著有《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乌合的思想》和《权力的文化逻辑》等。
朱国华教授首先从海洋文学的定义出发,即海洋奠定了该文学作品叙事的基本构型,海洋的某些特性浸透到文学书写的内部,海上生活成为作品中主要的表现对象,并指出当今文学界尤其是中国文学极度缺乏这一文类。接着,朱教授为大家介绍玛格丽特·科恩《小说与海洋》一书,希望能以此帮助大家了解西方海洋文学,也希望大家对文史类的另类写作实践能有所认识。
朱教授指出,《小说与海洋》是一部获得多项学术奖项的力作,它并非一部西方海洋文学通史,而是有所选择的海洋文学史。科恩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英、美、法三国的海洋文学作品,她的研究方法不拘一格,广泛征用了包括康德、马克思、尼采等众多理论家的观点,使得她的著作既妙趣横生,又不失思考的深度。
朱教授特别强调了科恩对“技艺”概念的探讨。科恩将技艺定义为航海技能,并进一步归纳了其特征:作为一种综合的知识,技艺涉及协调一系列的才性与技能,包括体力和脑力,且技艺与集体性密不可分。在讨论技艺与经验的关系时,朱教授提到了本雅明关于经验贫乏的话题。本雅明认为我们今天的时代出现了经验萎缩的情况,这与阿伦特说现代性导致构成了体力劳动、制造工作和行动三位一体的技艺烟消云散是一回事。朱教授认为,技艺涉及到的时间性、不确定性、急智、偶然性、想象力、集体性等,正是本雅明意义上的经验得以展演的条件、动力、来源和核心。
接下来,朱教授详细梳理了《小说与海洋》的各个章节。第一章“风帆时代的航海文献”中,科恩并没有深入讨论任何一部海洋文学作品,但朱教授认为科恩通过对航海日记的细读分析,梳理了兴盛于风帆时代的航海文献,从而勾画出“技艺”在海洋文学中得以表现的经验基础;第二章“笛福与海洋冒险文学”中科恩从“问题——解决”的情节结构、“可操演性”、“海洋流浪汉小说”等方面分析研究笛福小说;第三章“海洋小说中的停滞与崇高美学”中,科恩对于裹足不前的海洋文学给出四个判断,朱教授通过分析弥尔顿的《失乐园》,解释了海洋文学中崇高感的由来;第四章“库珀的《领航员》,朱教授认为科恩通过对比分析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的异同,巧妙地为海洋小说进行了辩护;第五章“现代主义海洋小说”,朱教授从“现代主义升级”“故事讲述者的技艺”等方面总结科恩对麦尔维尔、雨果、康拉德和凡尔纳等通俗文学大家作品的分析论述。
最后,朱教授对《小说与海洋》的优点与局限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科恩的著作打破了传统的写法,通过局部文学史的建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发人深省的文学史写作范例;其研究局限性在于放弃了百科全书全景通史式的野心,但这样也避免了材料的堆砌和泛泛而谈的肤浅分析。
讲座尾声,我院院长助理翁冰莹教授对朱国华教授的主题讲座表示感谢,并与朱教授就海洋文学的定义以及科恩海洋文学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技艺”“中外海洋文学的发展”等提出相关问题,朱教授都耐心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朱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为听众带来了一次深入了解西方海洋文学的机会,也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场听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海洋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