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风采
科研工作
招生入学
国际交流
教辅资源
学生事务
党的生活
深圳大学主页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校友会
  • 深圳大学主页
  •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 校友会
  • 自学考试
  •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系部简介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英语系
    • 日语系
    • 大学英语部
    • 法语专业
    • 西班牙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图书室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听说语言室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党的建设
    • 支部生活

导航

  •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系部简介
    • > 现任领导
    • > 行政机构
    •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 英语系
    • > 日语系
    • > 大学英语部
    • > 法语专业
    • > 西班牙语专业
    • > 德语专业
    •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 学术委员会
    • > 研究机构中心
    • > 国际期刊
    • > 科研活动
    • > 杰出教研团队
    •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 本科生
    • > 研究生
    •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 联合培养项目
    •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 图书室
    •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 听说语言室
    •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 教务通知
    • > 学工办
    • > 团委学生会
    • > 本科生园地
    • > 研究生园地
    • > 就业与实习
    •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 党的建设
    • > 支部生活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科研活动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主页 >科研工作 >科研活动 >

科研活动

讲座回顾|莎士比亚对生态恐惧症的呈现
发表于:2024-12-18 11:08    作者: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4年12月3日下午,国际知名学者、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西蒙·埃斯托克(Simon Estok)应邀至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讲题为《莎士比亚对生态恐惧症的呈现》(Shakespeare’s staging of ecophobia)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Péter Hadju主持,深圳大学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西蒙·埃斯托克(Simon Estok),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韩国成均馆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A&HCI收录期刊Neohelicon执行主编。曾获得中国享有盛誉的“东方学者奖”(2015至2018年),两次获得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人文学科写作奖”。他主要从事生态批评和莎士比亚研究,在性别理论、后殖民理论、东亚文学、加拿大文学等现代批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提出了“生态恐惧症”理论,并于2009年将该术语引入生态批评界。作为“莎士比亚生态批评”研究第一人,他共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其中70篇发表在A&HCI期刊上,出版了《生态批评与莎士比亚:论生态恐惧症》(Ecocriticism and Shakespeare: Reading Ecophobia, 2011)、《生态恐惧症假说》(The Ecophobia Hypothesis, 2018)等9本专著,主编《东亚生态批评:批评文集》(East Asian Ecocriticisms: A Critical Reader, 2013)等著作,他的新书《气候变化时代的水之痛》(The Agony of Water in an Age of Climate Change),作为布鲁斯伯里蓝色人文学科系列(Bloomsbury Blue Humanities)的首部作品,预计于2026年3月出版。

讲座伊始,埃斯托克教授用术语“热爱生命或自然的本性”(Biophilia)引出了讲座主题“生态恐惧症”(Ecophobia),指出生态恐惧症与莎士比亚悲剧有着密切关联。接着,埃斯托克教授围绕“悲剧、景观与生态恐惧症” (Tragedy, Landscape and Ecophobia) 展开了讲座的第一部分内容。他首先解释道,生态恐惧症是指一种与自然对抗的文化倾向,植根于人类例外主义。人类在不可预测的自然面前失去了能动性,无法持续控制与征服大自然,从而引发了恐惧,且促成了悲剧的诞生。他指出了生态恐惧症的伦理前提,即人类能动性具有本体论优先权,且必须战胜非人类的能动性,而当人类意识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就构成了悲剧。《李尔王》(King Lear) 的悲剧就在于他无法脱离自然环境,却误解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没有将自己视为“互动机构”中的一员。

讲座的第二部分围绕“景观、商品和他者” (Landscape, Commodity and Others)展开。埃斯托克教授首先对莎士比亚的《暴风雨》(The Tempest) 进行了生态维度的细致分析。随后,埃斯托克教授对《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等戏剧做了生态恐惧症的解读。他引用吉莉安·罗斯(Gillian Rose)所提出的“女性与自然之间复杂的话语转码”这一观点,指出大多数关于自然的隐喻都是女性化的,例如“地球母亲”“地球的子宫”等术语,再现了社会和环境统治与商品化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生态恐惧症。

讲座的第三部分围绕“食人族与动物” (Cannibals and Animals) 展开讲述。埃斯托克教授以《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 为文本,将生态恐惧症和厌女症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女主人公拉维尼娅的古怪行径,指出她不仅象征着深深的生态恐惧症和厌女症,也是色情暴力和迷恋的场所。在那里她被野兽化,她是厌女症的受害者,也是同类相食的载体。

讲座的第四部分围绕“呈现生态恐惧症——气候” (Performing Ecophobia: Climate) 这一主题,埃斯托克教授进一步分析《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中食人的象征意义,从学界对该戏剧由批判到肯定的态度转变出发,指出目前生态戏剧表演面临的两个问题:其一,戏剧界在推进生态意识方面进程相对较慢。其二,生态批评理论对莎士比亚戏剧表演中生态意识的指导性作用并不显著。

最后,埃斯托克教授介绍了“原始生态恐惧症”(Raw Ecophobia) 的具体表现,深入分析《麦克白》(Macbeth) 中畸形的女巫意向,并指出女巫的畸形是一个环境问题,因为人们相信女巫可以控制天气,这种非自然强大的人拥有的非自然力量,通过与自然的联系挑战了人类的界限,从而使人产生最原始的生态恐惧症。

讲座尾声,Péter Hadju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埃斯托克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互动与交流环节,师生们积极踊跃地向埃斯托克教授提问,双方进行了深入和热烈的交流,给予了现场师生诸多启发和思考。埃斯托克教授表示,关于生态恐惧症和莎士比亚,还有很多可以探讨之处。

埃斯托克教授的讲座内容层层递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生态恐惧症的紧密联系,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富有极高的启发性和学术研究价值。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0755-2653546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二层
邮编:518060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深圳大学汇文楼行政楼二层  联系电话:0755-26535461  邮编:51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