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上午,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幸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主编鲁太光,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共产党宣言>中的文艺理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周铭英主持。
鲁太光老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主编、研究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史,倡导理论研究主动介入文艺实践,发挥理论研究的应有作用。出版专著有《新时代优秀文艺理论作品理论初探》、《前所未有的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历史叙述问题》等。
讲座伊始,鲁老师引用黑格尔的观点“熟知非真知”,指出对《共产党宣言》的深入理解需要超越表面的“熟知”,走向真正的“真知”,同时鲁老师也鼓励大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再应用乃至批判”。通过梳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背景,鲁老师详细介绍了“正义者同盟”向“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转变,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随后,鲁老师结合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其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系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以及其对中产阶级的批判。鲁老师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的本质,同时也展现了资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革命性作用。
在文艺理论方面,鲁老师强调了《共产党宣言》对文艺创作的深远影响。他指出,《共产党宣言》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还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文体文风方面的借鉴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即精神生产会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艺作品应当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同时也要思考人类文明未来走向问题。鲁老师还指出,文艺应该塑造、表现、再现、复现“社会力量”,或者体现于“个人力量”中的“社会力量”,即“个性”。讲座中,鲁老师还探讨了《共产党宣言》中存在的问题,如“未成熟性”和对中产阶级的忽视。他指出,这些问题并不削弱《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反而为后续的理论发展提供了空间。

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并分享见解,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收获颇丰,对鲁太光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解表示感谢。讲座引发了对文学作品共性与个性表现的热烈讨论。鲁老师的精彩讲解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文艺创作带来了深刻启示,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宣言》在文艺理论领域的价值。此次讲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艺创作的本质,为新时代文艺繁荣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