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下午,“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法语专业多模态教研新体系探索”课题组系列讲座在深圳大学汇文楼1200会议室举行。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赖荣发博士受邀作题为“区域国别学视角下法语学生学习动机重塑与职业规划”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西方语言文学系的师生参加,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本次活动由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翁冰莹教授主持。
赖荣发,法学博士,讲师。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法语专业,硕士与博士均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曾参与法国勒阿佛尔大学和德国汉诺威大学联合培养项目,获应用法学硕士文凭。曾任职厦门戈恩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法语系主任。撰写一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国家主要领导人批示,多篇被中央和省级有关机构采纳或批示。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编写多部教材与学术著作,主编《世界各国宪法汇编》(非洲卷)。主持福建省财政厅专项研究课题一项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项。
讲座伊始,赖荣发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他如何从法语专业出发,跨入法学研究及国际贸易领域,并强调了语言能力在跨文化沟通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他以中国手机品牌传音(TECNO)在非洲市场的成功为例,深入分析了该企业如何基于对非洲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通过本地化策略,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此论证区域国别研究在全球化商业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赖荣发系统性地介绍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趋势。他指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经济、历史、法律、文化等多个维度,旨在深入理解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与文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该学科不仅为外交政策制定和企业国际化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更助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赖荣发特别提到,西方国家在外交领域常由区域研究专家担任大使,充分体现了该学科的实践价值,而中国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亦对具备区域专精知识的人才需求旺盛。基于多年教学观察,赖荣发指出当前法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动机与职业规划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仍停留在完成学业或短期语言能力提升,缺乏对法语文化深层次理解的动力;多数学生尚未从跨学科视角或全球化职业发展层面审视法语学习的可能性,导致学习深度与就业竞争力受限。针对这一问题,赖荣发强调,区域国别学为法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视角。
在职业规划方面,区域国别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职业路径,提升其综合素养与国际竞争力。学生可通过构建“语言+专业”的双轨模式,如“法语+法律”“法语+商科”“法语+国际关系”等方向,增强跨领域实践能力。在职业选择上,除传统的外交、翻译等领域外,跨境电商、文化咨询、国际组织等新兴行业亦对复合型法语人才需求旺盛。赖荣发结合自身企业管理经验及学生在非洲就业的成功案例,生动展示了法语专业在区域国别研究框架下的广阔应用前景。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围绕语言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具体问题与赖荣发展开深入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他们对区域国别学的认知,更启发了他们对法语专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考。赖荣发总结道,在全球化的今天,法语专业学生应主动打破单一语言学习的局限,以跨学科视野重新规划学习路径,将语言优势与专业领域相结合,从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握先机。翁冰莹总结指出,本次讲座为法语专业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引与实践参考,为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研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启迪,也为外语学科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将助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