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风采
科研工作
招生入学
国际交流
教辅资源
学生事务
党的生活
深圳大学主页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校友会
  • 深圳大学主页
  •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 校友会
  • 自学考试
  •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系部简介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英语系
    • 日语系
    • 大学英语部
    • 法语专业
    • 西班牙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行政办公室
    • 实验中心
    • 博士后和专职研究员
  •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图书室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听说语言室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党的建设
    • 支部生活

导航

  •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系部简介
    • > 现任领导
    • > 行政机构
    •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 英语系
    • > 日语系
    • > 大学英语部
    • > 法语专业
    • > 西班牙语专业
    • > 德语专业
    • > 行政办公室
    • > 实验中心
    • > 博士后和专职研究员
  • 科研工作
    • > 学术委员会
    • > 研究机构中心
    • > 国际期刊
    • > 科研活动
    • > 杰出教研团队
    •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 本科生
    • > 研究生
    •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 联合培养项目
    •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 图书室
    •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 听说语言室
    •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 教务通知
    • > 学工办
    • > 团委学生会
    • > 本科生园地
    • > 研究生园地
    • > 就业与实习
    •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 党的建设
    • > 支部生活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科研活动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主页 >科研工作 >科研活动 >

科研活动

讲座回顾 | 拟人主义儿童文学及其延展
发表于:2025-09-28 23:14    作者:

2025年6月3日,澳门大学助理教授尤呈呈博士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题为“Anthropomorphic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What Lies Beyond”的学术讲座,围绕“拟人主义”(Anthropomorphism)展开跨学科探讨,深入剖析其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意义与价值。

讲座伊始,尤博士以经典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引入主题。故事讲述主人公麦克斯在幻想中成为“野兽国”的国王,经历欢愉与孤独后回归现实,最终发现母亲为他准备的热腾腾晚餐。尤博士指出,该故事中的“拟人化”不仅赋予动物以情感与语言,更折射出儿童文学中人类情感的外延与回归,这也正是讲座所要探讨的核心概念——拟人主义。拟人主义(Anthropomorphism)源自希腊语anthropos(人类)与morphe(形态),意指人类将自身的外貌、意图与情感投射于非人类个体,如动物、自然现象甚至神祇。它广泛存在于文化表达中:无论是迪士尼动画中的“会说话的动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梅兰竹菊以人格化的“四君子”意象,皆为其体现。

尤博士进一步梳理了拟人主义在语言学、动物行为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中的表现与争议。在语言中,拟人化用词反映了人类的主观投射;动物行为研究者则越来越多地承认动物的情感能力;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否赋予AI“类人情感”也引发热议。在人类深刻影响地球生态的“人类世”(Anthropocene)背景下,尤博士强调,我们亟需重新审视拟人主义,它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提出挑战,后者将人类视为所有生命叙事的唯一主体。围绕“重构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的核心议题,尤博士分享了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中国动物故事的类型学归纳、中西动物叙事的比较分析(如沈石溪与欧内斯特·汤普森的对比研究),以及生态翻译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在讲座尾声,尤博士结合个人经验总结了拟人主义对其研究与写作的影响。她表示,拟人视角不仅拉近了她与异类生命之间的情感距离,也激发了对自然、环境和代际责任的持续关注。在学术实践中,她强调“立足中国经验”与“叙事责任”的重要性,呼吁研究者应以本土视角回应全球议题,避免盲目套用西方学术范式。同时,她鼓励青年学者从个人经验中提炼研究路径,以增强研究的深度与原创性。

讲座最后,尤博士与在场师生展开互动交流。本次讲座以儿童文学为切入口,深入阐释拟人主义的文化根源与现实意义,不仅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也促进了跨学科理解与思辨,体现了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的深度融合。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0755-2653546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二层
邮编:518060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深圳大学汇文楼行政楼二层  联系电话:0755-26535461  邮编:51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