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类(一)
展示内容:《多媒体与外语教学》课程思政创新
任课教师:张丹阳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其教学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语言和思想的统一,是工具性、传播性、交流性、人文性的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学需在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揭示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宽容度。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除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外,高效、便捷、资源丰富的新媒体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新载体。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学生的信息鉴别和使用能力至关重要。后疫情时代,伴随着在线教学的逐步深入与常态化,英语师范生应具备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同时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高效化、专业内容的多样化、思政内容的趣味化。
在当今外语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英语专业选修课《多媒体与外语教学》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出发,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移动技术辅助辅助外语教学、新技术(AR, VR, AI)辅助外语教学等多个方面。课程结合现今在外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在线开放外语教学课程、微课教学、社交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游戏化外语教学等实践,帮助英语师范生了解并熟悉多媒体技术,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工具运用到未来的外语教学中。
《多媒体与外语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四讲(16课时)理论课和四讲(16课时)实践课。四讲理论课分别介绍计算机技术、移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以及人工智能(AI)的基本概念、发展情况、优势、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以及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四讲实践课结合理论,主要覆盖“在线开放外语教学课程”、“微课与外语教学”、“游戏化与外语教学”和“社交媒体与外语教学”四个主题。除此之外,每节课还会给学生传授和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以增加“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讲授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小组作业和反思日志。
本课程于2020年-2021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开课,41名2018级英语(师范)专业学生选修了本课程。
周四1-2节
周四3-4节
第一讲实践课要求学生设计出一门全英文慕课的教学大纲,学生在展示教学大纲时大多采用文字或文字+图片的形式;第二讲实践课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全英文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大部分小组通过图片或文字+图片进行展示,有些小组制作出了游戏demo;第三讲实践课要求学生设计一节全英文微课大纲,学生展示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第四讲实践课要求学生设计全英文的社交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活动,学生选取的社交媒体平台涵盖了微信、QQ、微博、豆瓣、哔哩哔哩等主流的社交媒体,有些小组还运用了网易云音乐、HelloTalk等非社交媒体平台中的社交媒体功能,也有小组设计了社交媒体平台和有趣的教学环节,大部分小组采用文字+图片进行展示。
下表主要展示了四讲实践课中的课程思政点及融入方式、小组作业题目、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关键词。
慕课《From china to China》
游戏化教学环节《Chinesetraditionalarchitecture:stilthousein Yunnan》
游戏化教学环节《Fivetypesof calligraphy:charigraphy》
游戏化教学环节《Sichuancuisinechef》
微课《The round-dragon house in Hakka》
社交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环节《Fourfingeringsof Pipa》
每次作业提交后,教师从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语言能力、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三个维度打分。结果表明,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共提交了四次反思日志。对反思日志的内容编码后,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认为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如赖思婷同学所述,通过慕课设计的小组作业,她对鲁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鲁菜的烹饪手法、烹饪特点、常见原材料和招牌菜式等。关于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一些同学进行了分析,如芦诗雅同学所述:
“我并不能把除广东之外其他省市的文化详细地讲出来,对于广东的了解很多也是表面现象,比如我们喜欢喝汤,但不知道为什么喜欢。虽然学习过中国地理和历史并且自己也有一定的兴趣,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认为还不够。”
在英语语言能力提升方面,学生们学会了相关词汇的英文表达,比如制瓷步骤中“拉胚”的英语表达是“crush the stone into clay”,也学会了中国文化相关的词语的准确翻译,比如中国民族乐器琵琶中的相、品、均律的翻译等。
高校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地,肩负着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性和复合型文化人才的重任。英语师范生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生力量,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民族文化意识和自豪感,不断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在提升对兴趣的基础上,把兴趣进一步转化为行动。英语师范生需积极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课堂,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带动身边的人开展和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典型经验类(二)
展示内容:综合英语(1)Unit 5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团队:孙怡冰、何世健、连肇华、仲冬、黄彩虹、黄莉华、梁岩、姚辉
本文是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名篇,讲述了学生因无法获得玫瑰献给心上人而哭泣,夜莺被他的真情实意打动,愿在寒冷彻骨的冬日以歌声和鲜血为祭,帮助学生获得红玫瑰的故事。但无论是学生还是他的心上人,最后都没有珍视夜莺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玫瑰,弃之如敝履。作者由此呈现出一幅凄美的爱情画卷。本文语言优美、意象多样、内涵丰富,同时与社会、历史语境紧密相连,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的多种可能性。
1. 童话故事的同向类比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结合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方经典童话《小红帽》、《白雪公主》、《睡美人》、《青蛙王子》等,总结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例如故事开头与结尾的引导词、经典人物和情节设置、以3或者7形式出现的事物、对动物的拟人化描写等。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读过的一部中国经典童话,如《小蝌蚪找妈妈》(Tadpoles Looking for Their Mother)、《小马过河》(Little Foal Crosses The River)、《龟兔赛跑》(Rabbit and Tortoise Have a Race)等。同时比较分析中西方童话在结构、主题或内容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文化意象的概念扩展
本文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例如,寒冬中绽放的玫瑰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向夜莺提问的蜥蜴代表了怀疑主义者,富于牺牲精神的夜莺则象征懂得爱情、愿为爱情献身的人。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丰富的文化意象,例如花朵、颜色、动物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举例说明中国文化中丰富的意象及其内涵。以五星红旗为例,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最大的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
3. 关于“艺术何为”的辩论
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的这一论断也遭到许多同时代人的诟病与非议,从而指向艺术应具有社会功用这一观点。围绕着“艺术何为”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进分组,并以辩论的形式阐发自己的观点。题目如下:
A well-known writer disagrees with Oscar Wilde, saying that “Art for art’s sake makes no more sense than gin for gin’s sake.” What do you think? Do you think art has to have a purpose? If so, what is the purpose? Money? Religion? Politics? Or what else?
4. 唯美主义的中国延伸
王尔德的诸多作品和评论,都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和思想理念,对东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著名海派作家张爱玲,曾被称为“20 世纪中国最为彻底的唯美主义者”。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傅雷最早将张爱玲与王尔德联系起来:“聪明机智成了习气,也是一块绊脚石。王尔德派的人生观,和东方式的‘人生朝露’的腔调混合起来,是没有前程的。它只能使心灵从洒脱而空虚而枯涸,使作者离开艺术。离开人,埋葬在沙龙里。” 最近,由张爱玲作品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Love after Love)正在热映,可以提供相关阅读资料(如王尔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唯美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张爱玲作品中的唯美主义特征等),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涉及的文化背景、文学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