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风采
科研工作
招生入学
国际交流
教辅资源
学生事务
党的生活
深圳大学主页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校友会
  • 深圳大学主页
  •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 校友会
  • 自学考试
  •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系部简介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英语系
    • 日语系
    • 大学英语部
    • 法语专业
    • 西班牙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图书室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听说语言室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党的建设
    • 支部生活

导航

  •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系部简介
    • > 现任领导
    • > 行政机构
    •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 英语系
    • > 日语系
    • > 大学英语部
    • > 法语专业
    • > 西班牙语专业
    • > 德语专业
    • > 行政教辅
  • 科研工作
    • > 学术委员会
    • > 研究机构中心
    • > 国际期刊
    • > 科研活动
    • > 杰出教研团队
    •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 本科生
    • > 研究生
    •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 联合培养项目
    •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 图书室
    •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 听说语言室
    •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 教务通知
    • > 学工办
    • > 团委学生会
    • > 本科生园地
    • > 研究生园地
    • > 就业与实习
    •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 党的建设
    • > 支部生活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团委学生会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主页 >学生事务 >团委学生会 >

团委学生会

外国语学院2023-04期“青马先锋团·筑梦营”暑期实践分享讨论会
发表于:2023-10-10 10:44    作者: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有前途,国家就有前途;青年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两个月的暑假接近尾声,青年多姿多彩的生活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是青年成长日记中精彩的一篇。为贯彻落实党对青年的培养与关怀,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于8月30日、31日在线上召开暑期实践分享讨论会。该会议由团委骨干梁颖欣主持,23位学员分批在会议上分享暑期实践及感想。

为促进青年间经验共享,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实践,本次会议采取依次发言的方式,分享自身的暑期实践及感想。学员们详细地阐述暑期实践的经历和从中获得的感悟,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根据学员们不同的实践经历,暑期实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自我发展、牢记历史、走进基层、志愿服务。以下为部分学员的暑期实践分享。


自我发展

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寄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勇于挑战,开阔眼界,关注自身发展。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今年暑假我参与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志愿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除了积累了大型活动的志愿经验外,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亲眼看到了众多优秀的参赛选手们的比赛现场。他们的游刃有余和精彩表现不禁让人感叹:世界上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去探索。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狭隘。我还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实践,去和世界碰撞,找寻自己的意义。

——邱紫媚


牛津大学短期访学


大道至简,生活为本。在牛津学习的两周,除了遍布城镇的哥特教堂和英国变化多端的天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居民及学生的生活态度。

上午十点商铺开业,下午五点准时歇业;早钟一响便上课,晚钟歇了便下课。工作与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和朋友在院子里打球、在酒馆闲聊、在书店闲逛,他们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生活的各种小事中。在他们的观念里,学习是为求知,工作是为了生活,二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强的因果关系。每个人都很好地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并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既定的约定俗成的道路,也没有在背后助推的他人。

在那段时光里,英国极差的网络让我更好地实现了对时间的整合,应当如何生活也愈发清晰明了。从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伴随着傍晚清爽的风、教堂的阵阵钟声,漫步在古朴的老建筑间。活着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那些时刻,为了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陈思如


牢记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新时代青年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吸取经验、获得启示。只有在我们警醒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懂得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


辛亥保路死事纪念碑

今年暑假我和父母一起去了成都,这是一座富有历史气息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四川博物馆,也不是成都博物馆,而是人民公园中的辛亥保路死事纪念碑。

这个建筑很高,我要抬头看它。仰望着它,把上面的字逐一读完,我内心深受震撼。看到“保路”二字,我想到了四川保路运动,在那场运动里,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推翻清王朝,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仅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应该努力奋斗,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思奇


东江潮红色博物馆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东江潮红色博物馆”参观活动。

在这次参观中,我更加深刻地回顾了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史,虽然这些历史在初高中历史课堂上学习过,但是一边看着历史文物一边听讲解是另一种感受。我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不易。活动期间有两位小讲解员为我们讲解文物,其中最小的妹妹看起来还在上小学,但是她口齿伶俐,对所讲解的历史也了解得很清楚,这体现了红色基因在新一代青少年身上的传承。而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为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石宜禾



走进基层

基层是诞生人才的摇篮,更是展现青春、奋斗自我的广阔天地。基层一线是青年磨砺意志、锤炼本领的“磨刀石”,是大有可为、大可作为、亟需优秀人才的地方。

新时代青年应该走进基层,关注群众生活,磨练自身,锤炼本领。

基层法院实习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是暑期在区法院为期一个多月的法院实习。

首先,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立案工作、旁听庭审、写判决书等工作,我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通过实践,我更加了解了民事诉讼的流程,更好地理解了书本的知识。其次,深入到基层法院实习,我与当事人有了直接的沟通,更加了解当事人的诉求,从而可以寻求为更好人民服务的方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提前感受到了所学专业的工作节奏,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也激励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希望未来我也能为需要的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孙嘉蔚



深圳龙岗区城中村田野调查

知道和感受是两件事。今年暑假我与伙伴们深入深圳龙岗区城中村眼镜工厂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住员工宿舍,体验工厂的流水线工作。

这次实践的选题是城中村流动人口的融入度调查。我们通过采访大康社区的产业工人、社区工作者、饭店老板和租客等形形色色的人,渐渐了解到这一在将来可能会被城市抛弃的社会边缘群体的困境。

在这次调查中,最让我难忘的人是一个小女孩,她现在上小学四年级,由于家庭原因和经济压力过重,她一直喜欢的兴趣班再也没有上过。通过这一小小的切口,我们能够看到城中村儿童教育面临的困难,以及留守儿童数量增加的现状,这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在实践当中感受社会,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努力为实现更多人的幸福、解决更多社会矛盾而不懈奋斗。

——苏罗杰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青年领袖和干部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青年可以得到各种机会,如接触一些新的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实用技能。

黄贝思、王一植、巫幸芳、李明博等多名学员在暑期参加了多种志愿服务,如乡村支教、体育义工、医院志愿服务等。


江西支教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外国语学员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江西赣州上堡支教。

在这次暑期支教中,我不断全方位磨练了自己的能力,也向很多单纯可爱的孩子们传递了爱心与能量。虽然我不能教给他们多么深奥的知识,但我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手工绘画里带他们看更广阔的世界。在那短短的半个月中,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支教的过程被无限放大。

支教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更好地把握这种幸运,沉下心来提升自己,给更多可爱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快乐,创造更多的价值。

——王一植


结语

学员们在两个月的暑假里参与实践,在一次次实践中促进自身发展,创造自己的价值。新时代青年肩负使命与担当,在实践中走进基层,在行动上联系群众,在思想上靠近中国共产党。“青年有担当,祖国有力量”,我们要不负韶华,努力奋斗,夯实自身,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0755-2653546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二层
邮编:518060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深圳大学汇文楼行政楼二层  联系电话:0755-26535461  邮编:51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