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5周年背景下 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
10月10日,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科导航第一课在汇星楼开讲,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戴永红教授主讲,主题为“铸发展之魂,育涉外之才:新时代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戴永红教授围绕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呼唤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级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美国“印太战略”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世界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深港-粤澳融合发展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力,为同学们开启了新时代外语学科通向区域国别交叉学科研究的大门。
戴永红教授提出,新时代国际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国际社会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他通过阐述中国由衰落走向崛起,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嘱托学子们应志存高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又能够脚踏实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非好高骛远、空中楼阁,争做国际复合型人才,争做国家涉外发展腾飞和安全稳定的辅翼。除此,戴教授还强调国际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全球视野与国际格局”,才可能实现院训中所言“语通中外,读懂世界”,进而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在两大历史使命的驱动下,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顺应国际形势与时代趋势的必然,应抓住机遇、顺势而行。课上,戴教授介绍了深圳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的独特优势:深圳大学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深圳,而深圳这座奇迹之城,不仅获誉国际标杆城市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更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地位。其地理位置优越,区位发展前景广阔,为无数深大学子提供了高水平的国际化平台;而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校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化示范学院,开设许多针对国际化的课程、竞赛及奖学金等,均为外院学子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便利。
戴永红教授认为,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与目标是在深刻领会国家发展需求的发力点的基础上,发挥深圳国际化区位优势,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如何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问题上,戴教授将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个特色化”,即以跨院系成立的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为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中心,整合其他院系和科研院所资源设立博士点与硕士点,并构建特色化新型智库、特色化学科课程、特色化学术产品。戴教授还指出,复合型人才培养要统筹国家发展与安全,即要把“蛋糕”做大,更要精心保护好。
区域国别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联动的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更是一门大国之学,其与国际传播学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加速新时代发展要求下外国语学院的创新转型。对于上述创新转型,戴永红教授提出应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着力点,推动外语赋能型育人模式的发展。强大的外语基础是联通各专业必不可缺的敲门砖,应充分发挥其极强的学科关联性及专业融合性,打造“外语+”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建构国际话语体系。
在课程尾声阶段,戴永红教授还讲到,“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的传承,亦是现实的需要,是传统文化精髓的延续,象征着丝绸之路精神与自古以来中国人所讲究的兼济天下思想延续至今。中国尊重所有国家、所有对手,世界文明应当互相借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时也主张“化敌为友,国际统一战线”。戴教授还通过阐述当前国际社会问题,如美元霸权、军工集团及俄乌战争等为国际形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强调中国“一带一路”精神的重要性,呼吁学子应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讲话中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鉴互学,互利共赢”的十六字“丝绸之路”精神。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2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
戴永红教授作为外国语学院院长,对外院学子们寄予殷切期望。他向同学们强调了“语通中外,读懂世界”的院训以及“铸魂育人,创新转型”的教学理念,盼望同学们们争做国际复合型人才,在当今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知识快速更迭的社会中,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时刻谨记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命运紧密相连。在各行各业的职场舞台上各自发光,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