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为更好培养与构建能够激发全体师生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内生动力的学术氛围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专业骨干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向全院全体师生实施《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种子”培育计划》。
实施本项培育计划希望能够配合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让更多学生能够尽早接受学院专业教师的学术研究启蒙,鼓励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在校就读期间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营造培育创新性人才、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具体实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建立创新型科研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以科研促教育和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二、选拔标准和比例
学术研究“种子”计划孵化器导师选拔标准:具有较高政治标准和出色师德表现,具备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有课题在研条件中的一项,有热情且能够指导学生开展专业领域科学研究。鼓励研究生导师邀请同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一起培养学院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
每年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种子”计划导师总人数不超过学院教职工总人数的15%(非本院导师不受限制)。每位导师可新接收科研助理1-5人。鼓励以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小组模式开展学术研究。
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种子”计划科研助理选拔标准:经导师初步考核认为具备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潜质,具备开展科研助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储备条件,专业课程成绩优良,能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完成专业领域科研任务。
每年学术研究“种子”计划科研助理学生总人数不超过学院学生总人数的10%。每位本科学生在一个时间区间限选一位导师项目。每位研究生在一个时间区间最多不超过两位导师项目。
三、申报程序
每学期开学首月学院学工办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有意愿的导师项目,面向在校学生征集报名。由导师决定入围学生。导师与科研助理匹配成功后,学院学工办整理匹配名单并抄送学院分管教学、科研、研究生、学工负责人。
四、项目任务要求
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种子”计划导师任务:指导本课题小组学生开展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在研期间指导申报挑战杯、互联网+、外研社系列、大创赛等各类专业赛事。条件成熟的指导组内学生积极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鼓励申报研究生院、教务部的创新创业项目、实验室创新发展项目、学术论坛等。
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种子”计划科研助理任务: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专业领域研究任务,包括查阅资料、整理文献、文稿翻译、专业课程助教、协助学术会议、学术活动等等。在科研助理工作期间,科研时长需达168小时,若完成以下任务中的两项及以上即可获评“学术科研菁英”荣誉:1.以负责人身份提交1份竞赛申报书;2.以报名参赛人身份参加1项专业竞赛;3.以排名第一身份参加任何一项专业赛事获得奖项;4.以排名第一(或导师排第一,学生排名第二)申报学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发展项目或其他科研项目并结项;5.以排名第一(或导师排第一,学生排名第二)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篇;6.参与导师论文撰写或工作结束时导师明确评定该科研助理对自己即将发表或已发表论文有明确贡献。
五、项目管理办法
学术研究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导师与助理对接成功后自行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内不能很好完成导师任务的科研助理导师有权主动终止项目,另选他人或者暂停项目。学术研究项目开始启动后,导师对科研助理的培养时长不做限制,可延伸到科研助理毕业学年,同时鼓励延伸至指导科研助理开展毕业设计。
项目中后期确因不可抗力无法完成项目任务的可由导师向学院提出申请终止。
六、科研助理工作量计算及管理办法
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种子”计划导师工作量计算:1.作为指导老师指导竞赛工作量依据外国语学院工作量文件计算公共服务量;2.竞赛获奖或发表论文按外国语学院工作量文件计算;3.研究生导师指导本专业研究生按照外国语学院工作量文件计算;指导非本专业研究生如取得较好学术研究成果,可由研究生导师向学院提出工作量认定,由学院分管科研院领导提出奖励工作量,原则上奖励工作量最高不得超过硕导指导1名研究生工作量的70%。
学分兑换机制如图所示:
学术研究“种子”计划对应的基础实践学分不涉及收费学分,对应科研助理是研学经历和深度学习,取得科研成果和科研经历都属于个人科研成果,师生均不涉及劳务报酬和补贴。
学院学工办负责每年项目公布、学生报名、师生匹配、协助申报竞赛项目、实践学分、讲座学分核定、年度专项评优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二零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