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期间,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激活师生专业优势,精心组织系列 “外语 + 志愿服务” 活动。从助力国际青少年交流,到扎根革命老区与社区开展支教,外院师生用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在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上书写育人答卷,为社会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用爱浇灌的旅程吧!
一、 服务国际交流,展现外院学子专业风采
2025“今日深圳・青春飞扬” 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暨中美青少年交流活动于7月19日至7月21日顺利举行。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连续两年作为深圳唯一派出志愿者的单位,派出了来自英汉高级口译微专业、国际传播创新实验班、国际经贸与英语实验班、MTI口译硕士的21名学生志愿者,接待了来自美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 130 名青少年。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志愿者们凭借专业的素养和饱满的热情,承担了口笔译服务、新闻采编、协调安排、陪同接待等多项工作,在跨文化沟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服务不仅赢得了营员们的一致好评,还得到了活动主办方的充分肯定。
此次交流活动的圆满成功,不仅为中美及港澳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也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同时,活动也进一步彰显了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果。相信在未来,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 扎根基层教育,专业教师引领支教赋能
在服务国际交流的同时,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优势,组建 “薜荔支教队” ,深入革命老区与基层学校,为孩子们带去优质教育资源。7月14日至7月29日,薜荔志愿者们分别走进上堡象爱希望小学、汕尾市陆丰博美镇霞绕学校和六盘水市盘州市旧营乡中学,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丰富的课程。从红色党史到国际文化,从历史传说到心理健康,课堂上满是求知的热情与欢快的笑容。志愿者老师们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加努力引导孩子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健康成长。
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各支教地区的纽带,推动支教项目向常态化、机制化发展。我们计划建立长期结对帮扶机制,不仅持续输送优质课程资源,更将搭建远程教学平台和教师培训体系,让知识的种子在红土地上年年生根、岁岁发芽。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用语言与教育的微光,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梦想,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教育新篇章。




三、 探索校社联动,打造 “外语 +” 社区服务新模式
除了远赴外地支教,外国语学院还聚焦本地社区需求,联合多方力量开展 “优格暑期夏令营”,推动 “校社联动” 协同育人。7月7日至8月1日,外国语学院优格小课堂分别与深圳大学工会、龙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粤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作,共计开展三期暑期夏令营。在本次夏令营中,薜荔志愿者们始终秉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将外语和传统文化、科学实验、趣味手工等主题相结合,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每一节课都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在志愿者老师们的陪伴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收获了满满的快乐。此次夏令营活动充分发挥了双方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了社区与高校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协同发展,收获了众多好评。
未来,学院会持续了解社区和学生的需求,积极探索“校社联动”新模式,搭建更多元的成长平台,为更好释放共联共建共享活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贡献高校力量。






四、收获广泛赞誉,彰显外语教育实践深远影响
自2021年以来,外国语学院每年暑假坚持派出薜荔支教队,前往江西、贵州、陆丰等多地赋能当地外语教育,至今已走过了五年时间。在这期间,薜荔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称赞。小朋友们纷纷在日记本上写下“喜欢上老师们的课”“我觉得上课很开心”等话语,孩子们真挚的表达打动了每一位支教队员的心,也一直鼓舞着我们,让薜荔支教队拥有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今年,陆丰博美镇霞绕学校的林老师更是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充分肯定了志愿者们的授课工作。我们的支教活动不仅丰富了支教地区学生的假期生活,同时也增强了我院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励着大家砥砺前行,为祖国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外国语学院优格项目长期与周边社区合作,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精彩多样的课程活动。这是学院与社区的“双向奔赴”,既为社区的孩子们拓宽学校课堂外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假期;也让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有更多锻炼教学实践能力的机会。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同学们加入,粤桂社区在今年还举办了夏令营的总结仪式,既表彰深大同学们的付出,也为参与夏令营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五、勇担时代使命,青年党员践行初心攀未来
实践淬炼初心,担当诠释使命。外国语学院各支部青年党员在服务与奉献中快速成长,他们用行动书写当下,用信念照亮前程。每一次交流、每一堂支教课、每一次社区服务的背后,都跃动着青年党员的力量。他们汇聚成炬,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明晰了自己的初心与航向。如今,这束光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更远的向往。
英师支部 中共党员 22级英语(师范)专业朱剑锋:在7月份,我很荣幸能作为志愿者参与到中美交流活动中。在本次旅途中,我与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的中学生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并建立起了友谊。当他们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创新发展所感到惊叹时,作为一名党员,我内心感到十分的自豪。我衷心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交流活动,拓宽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渠道,扫除交流壁垒,建立友好联系。
英师支部 中共党员 22级英语(师范)专业陈思奇:7月中旬我来到了上堡支教,虽然支教辛苦,但精神却是富足的。每次上课,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追求光明的执着,这让我坚定了奉献的决心。今后我将继续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英日法支部 中共预备党员 23级英语专业陈茵微:在这次支教中,我们的团队全部由汉族老师组成,而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白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起初,我们之间存在着语言和习俗的细微差异,但很快,真诚的交流打破了隔阂。我们向他们讲述沿海的特区故事;他们则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白族的服饰、彝族的火把节、布依族的山歌。课堂上,我们是师生;课堂下,我们是互相学习、彼此欣赏的朋友。在这里,“民族团结”不再是宣传标语,而是洋溢在校园里的欢声笑语,是写在彼此脸上的真诚笑容,是根植于心底的尊重与认同。这生动的一幕幕,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民族团结的重点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就是要当好这座桥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英师支部 中共预备党员 23级英语(师范)专业陈雨阳:这个暑假,我参与了优格粤桂夏令营,在此次活动中担任助教。看到孩子们点滴的进步和家长们满意的笑容,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次经历令我深刻体会到服务群众的快乐、充实与责任,激励着我不断在奉献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暑期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党建引领 + 专业赋能 + 志愿服务” 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外语专业特色,推动 “外语 +” 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