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市场需求与政策调整等因素叠加,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外国语学院于5月12日中午在汇文楼办公区1200会议室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外国语学院戴永红院长、贾陆依副院长、张丹阳副院长、李慧敏副书记等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毕业班班主任出席会议,共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研讨推进举措,为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谋方向、聚合力。
会上,李慧敏对202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她指出,受经济环境影响,本届毕业生面临多重挑战:从市场需求端看,企业整体岗位需求较往年下降约10%,其中校招岗位缩减幅度超过30%;考公考编竞争加剧,岗位释放量减少、报考难度攀升。从学生就业现状看,学院当前就业率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及往届同期数据,部分学生存在“慢就业”“缓就业”心态,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亟待加强。

各班班主任逐一汇报了班级就业进展,聚焦未落实去向的学生群体,精准把脉,梳理了个性化问题。学生就业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部分学生仍面临职业规划模糊、岗位匹配度低、求职主动性不足等共性问题。班主任们结合学生个案,从心理疏导、资源对接、技能提升等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就业内驱力”展开深入讨论。

贾陆依结合近期学校专业调整以及近年招生与转专业数据,深入分析招生就业联动的重要性。她强调,动态优化专业布局的同时,应前置生涯规划教育,避免因专业适配度不足加剧就业压力。

戴永红在总结发言中,结合学科发展与学生就业现状提出工作要求。他指出,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需进一步对接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就业工作应坚持“学科支撑就业、就业反哺学科”的双向互动理念。他呼吁各系、班主任及就业工作人员做到三点: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了解学生诉求;二是整合校企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三是注重分类指导,尤其关注困难群体,做到“一生一策”。

本次会议明确了2025届就业工作目标与路径,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外国语学院将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推进访企拓岗、生涯教育、重点帮扶等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强化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护航毕业生走稳走好职业发展之路,确保2025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