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风采
科研工作
招生入学
国际交流
教辅资源
学生事务
党的生活
深圳大学主页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校友会
  • 深圳大学主页
  • 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
  • 校友会
  • 自学考试
  •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系部简介
    • 现任领导
    • 行政机构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英语系
    • 日语系
    • 大学英语部
    • 法语专业
    • 西班牙语专业
    • 德语专业
    • 行政办公室
    • 实验中心
    • 博士后和专职研究员
  •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联合培养项目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图书室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听说语言室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教务通知
    • 学工办
    • 团委学生会
    • 本科生园地
    • 研究生园地
    • 就业与实习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党的建设
    • 支部生活

导航

  •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系部简介
    • > 现任领导
    • > 行政机构
    • > 学院新闻
  • 教师风采
    • > 英语系
    • > 日语系
    • > 大学英语部
    • > 法语专业
    • > 西班牙语专业
    • > 德语专业
    • > 行政办公室
    • > 实验中心
    • > 博士后和专职研究员
  • 科研工作
    • > 学术委员会
    • > 研究机构中心
    • > 国际期刊
    • > 科研活动
    • > 杰出教研团队
    • > 科研荟萃
  • 招生入学
    • > 本科生
    • > 研究生
    • > 留学生
  • 国际交流
    • > 联合培养项目
    • > 国际交流活动
  • 教辅资源
    • > 图书室
    • >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 > 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
    • > 同声传译实验室
    • > 听说语言室
    • > 3D虚拟录播实验室
  • 学生事务
    • > 教务通知
    • > 学工办
    • > 团委学生会
    • > 本科生园地
    • > 研究生园地
    • > 就业与实习
    • > 表格下载
  • 党的生活
    • > 党的建设
    • > 支部生活

科研工作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科研荟萃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机构中心
  • 国际期刊
  • 科研活动
  • 杰出教研团队
  • 科研荟萃
>主页 >科研工作 >科研荟萃 >

科研荟萃

科研荟萃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al and Symbolic Function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发表于:2025-11-17 16:02    作者:吴瀛

编者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秉承“语通中外,言达世界”的院训,践行“铸中国发展之魂,育涉外核心之才”教育使命,立足湾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借新时代外语学科创新转型之势,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夯外国语言文学之基石,扩交叉学科之视野,拓外语赋能之潜力,以“外语+区域国别”“外语+国际传播”“外语+国际组织”“外语+国际经贸”“外语+……”等为抓手,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差异化”发展路径,培养以“外语赋能”为特色的国际复合型人才,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着“教研并重、科研强院”的理念,着力打造学科品牌,促进内涵式发展,我们特此推出“科研荟萃”专栏,宣介学院资深教授和青年才俊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和重要科研学术活动,以期打造一个既“语通中外、读懂世界”又“启迪智慧、温润心灵”的学术空间站,从而促进科研学术的引领指导和交流融通,树立深大外院坚实的科研品牌。

作者简介

吴瀛,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现为深圳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项,深圳市哲社规划项目1项,深圳大学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及翻译学。

Rita Elaine Silver,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终身副教授;应用语言学期刊Language and Education联合主编。研究兴趣为课堂话语、多语主义、研究方法及研究道德。

Libo Guo (郭黎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高级讲师。研究兴趣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语言景观等。


近日,深圳大学副研究员吴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副教授Rita Silver和高级讲师Libo Guo在传播学顶级期刊Health Communication上发表文章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al and Symbolic Function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研究内容

信息传播是健康传播的核心功能,但是医疗机构的标识还承担着其他作用:标识可作为营销手段(例如展示服务项目),能提升可信度并建立信任,既可能加剧也可能缓解社会不平等现象,同时还能创造教育机会。所有这些功能均受文化、情境及社会因素影响,语言景观视角对此提供了佐证。传统中医作为医疗语境中标识功能的典型研究对象,其历史根源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近年来的全球化实践更凸显其特殊意义。鉴于中医作为主疗法或辅助疗法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本研究将中医语境下的标识系统视为医疗沟通场域。具体而言,我们以中国南方中医院的标识为案例进行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医疗从业者优化自身语境标识使用提供参考。研究阐述了语言及其他标识特征如何实现信息传递、象征表达等功能,揭示了显性沟通渠道与隐性意识形态渠道对医疗健康沟通的双重影响。

研究重要性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本研究创新地考虑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符号在健康话语研究当中的实际应用,对景观功能和社会文化影响和相关话语主体进行探究,向国际学界展示了中医理论和民族医药在地传播的现状。

研究结果

首先,关于信息传递与象征功能,发现中医景观在面向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医疗健康沟通中采用多语言策略,尤以中英双语为主。然而这种多语言策略在信息传达及多语言信息一致性方面存在一定不协调,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实用性。多语言使用常具象征意义,不仅采用多种语言,还运用不同文字体系及文字与其他文本特征(如边框、色彩)的组合。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及文本特征呈现的“中国特征”,是中医景观中最显著的象征特征。正宗的中医体验主要面向中文识字者,即便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中药展览教育活动也高度依赖中文识字能力。

其次,关于调动不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方式。研究发现两家医院均积极通过文本与视觉呈现符号景观。但历史较悠久的医院主要依赖传统单语表达来建立利益相关方的信任;而新建医院则通过多语言材料和明确的教育性展示,传递出更均衡的沟通策略。

研究揭示了从社会符号学与空间符号学视角审视医疗保健中中医元素的重要性。对这些空间的利益相关者而言,语言运用与标识的物质性(字体、符号、色彩)传递着包容性或排他性,支撑着医院传递权威性和建立信任。

医院作为动态话语场域(参见Scollon & Scollon, 2003),其象征功能与信息功能同等重要。分析表明,意义传递不仅取决于内容本身,更关乎表达方式(如语言选用、书写体、标识图像与文字的布局)。整体符号景观通过中医医院欲塑造的身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感知身份的互动,构筑起沟通事件。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0755-26535461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二层
邮编:518060

    版权所有©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深圳大学汇文楼行政楼二层  联系电话:0755-26535461  邮编:518060